首页

松岛黑冰女王

时间:2025-05-28 19:51:27 作者:甘肃省酒泉市政协原副主席常亚霖被取消相应退休待遇 浏览量:64083

  中新网广州3月5日电 (程景伟 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5日消息,广东近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深化林业、农业农村、建设、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间协作,以更大合力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以强有力措施促进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观光木。杨科明摄

  《通知》由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对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进行重点保护,全面提升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水平。

紫纹兜兰。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2022年起,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已纳入国家以及广东省林长制和平安建设考核事项。《通知》强调,广东要建立健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档案,科学划定重点生态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极小种群、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设立保护标志;优化全省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各类迁地保护机构的规划布局,推动建立迁地保护植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共享平台、人工扩繁技术和合理利用标准化体系;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促进野外种群恢复和壮大,推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广东含笑。杨科明 摄

  《通知》提出,广东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进出口管理,规范野生植物采集和物种鉴定管理。同时,要求各地林业、农业农村、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海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网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执法互助、优势互补的常态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摸排、巡查、共享和情报分析研判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群体、重点违法行为的监管巡查和打击,推动建立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全链条体系。

  据最新数据统计,广东现记录分布有高等植物6658种。据介绍,广东省林业局将加快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全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和单位建立植物园、树木园、乡土植物园等迁地保护示范基地、示范点,围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原生境保护与恢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人工扩繁与野外回归等工作。(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曹晖:扶持实体商业发展,提升城市活力

针对今年小麦茎基腐病等病虫害可能多发,山东落实3.58亿元小麦重大病虫防控、“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推进绿色防控。巨野依托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确保绿色防控效果。

2023年福建省消委会受理涉消费安全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47.12%

高效益科技创新高地汇聚发展要素。越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等各类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促进更多成果有效转化。

华春莹点赞,13国记者打9分,这个地方怎么了?

科技创新赋能主业提质增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集团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1533项,在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位。2023年,平安实现智能引导客户自助续保3003亿元,同比增长13%;AI坐席服务量约22.2亿次;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08.2亿元,同比增长16.0%。平安通过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成员公司经营科技业务,为生态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协同效益显著。

内蒙古赤峰警方打击电诈集中收网 33人被开“反诈罚单”

一是打造优质景区景点,二是打造跨区域旅游产品,三是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优质景区景点方面,文旅部在扩大A级景区、红色旅游景点等观光产品的供给基础上,加大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休闲度假产品的培育力度,同时注重推出了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产品。截至目前,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景区339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近900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5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700余家,其中,国家级164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9500余家,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等8家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的“最佳旅游乡村”,数量居全球第一。此外,还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26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2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42个。

EDG获无畏契约进化者系列公开赛第一幕冠军

“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传统能源领域,人才转型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不足。此外,创新人才的流失也比较严重。”谈及创新人才培养,杨永修有些忧心,“建议国家制定创新人才的奖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保护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针对紧缺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